美國新聞業 “ProPublica模式”探析
2011-06-22 09:15 來源:《中國記者》雜志 責編:江佳
- 摘要:
- 2011年4月18日,新聞組織ProPublica第二次獲得美國新聞業的至高榮譽“普利策獎”。其記者在ProPublica.org上發表的系列調查性報道榮獲“國內報道”獎項。事件的意義在于,成立于1917年的普利策獎,第一次頒給了未在印刷媒體上出現的新聞報道。
后起之秀ProPublica顯然不是私有商業媒體。它堅持公共服務的理念但又不完全符合公共服務媒體的基本特征。它也不像另類媒體那樣以挑戰主流媒體權力為己任,反而樂于跟后者合作。因此,不妨將ProPublica的新聞實踐視為一種創新性的新聞模式和業態。
“ProPublica模式”至少有如下四個特點值得關注。
第一,堅持“精英主義”新聞生產思路。
ProPublica并不像當下流行的網絡新聞理念那樣強調“草根大眾”的力量、認為“人人都是公民記者”,而是堅持“精英主義”新聞生產思路。在《ProPublica2010年年報》中如是說:“大多數博客作者缺乏進行深度報道的資源和專業訓練。新聞采集者和搜索技術可以將新聞帶給新受眾或以新方式呈現,但是它們無法采集或顯示那些尚未被創造出來的內容。”④ProPublica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給新聞業帶來的希望與局限,并秉承“新聞專業主義”,致力于“創造”內容和深度挖掘采寫。
ProPublica的團隊小而精悍。總編保羅?斯泰格爾(Paul Steiger)曾任《華爾街日報》編輯主任16年。編輯主任(Editor-in-Chief)斯蒂芬?恩格爾伯格(Stephen Engelberg)曾在《紐約時報》工作18年,專攻調查性報道。第二,由慈善事業支撐的非盈利組織,堅持獨立自主和客觀中立。
ProPublica的成立和日常運作,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桑德勒基金會”它承諾每年提供約1000萬美元資金支持。此外,ProPublica還獲得“奈特基金會”資助。2010年,更有超過1300名捐贈者捐款,計380萬美元。其收入已足以應付支出。⑤
相對充足的資金,使ProPublica擺脫了商品邏輯和利潤的枷鎖,不受發行和廣告的擺布。在美國報業利潤縮水、大幅降薪裁員的情況下,ProPublica仍比照全美最大報紙的標準向記者提供工資福利,如總編年薪高達57萬美元⑥。高薪使記者心無旁騖,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新聞采寫上,保證質量與深度。
ProPublica很大程度上免受政治影響。主要資助者桑德勒夫婦也承諾不干涉它的業務。事實上,ProPublica的組織架構使董事會無法提前得知記者們將要報道什么。⑦因而ProPublica宣稱自己,“是以一種完全非黨派、非意識形態的方式,按照最嚴格的新聞公正標準來寫作和發表的。”⑧
第三,專注于內容生產,廣泛開展合作,以免費、開源的精神共享資源。
當媒體成為產業,廣告部門影響力日增之時,ProPublica仍集中資源和精力生產優質內容。“預算中超過80%的部分用于新聞生產……一般新聞媒體機構的這部分預算僅為10-15%。”ProPublica承諾給記者“新聞業中最為奢侈的”經濟支持和時間;且“窮盡一切可能地持續報道,一直到命中極大數量的個人和團體,從而導致變革發生”。⑨
為了讓社會影響力最大化,ProPublica最大限度地與其他媒體機構合作,免費提供報道。從CNN等電視網,《紐約時報》等主流大報,《新聞周刊》等知名期刊,到MSNBC.com等著名新聞網站,以及PBS等公共廣播電視,它與70多家媒體機構建立了固定合作伙伴關系,2010年,ProPublica一共與48家媒體合作推出了105則調查性報道。⑩
此外,還有其他多種合作方式,如在選題策劃、采訪調查過程中邀合作媒體共同完成報道。如2011年的系列報道“死亡之后”(Post Mortem)的合作方包括PBS最富盛名的“前線”紀錄片欄目、NPR及“加州觀察”(California Watch)網站。“前線”重視調查性報道,但難以負擔挖掘調查所需的資源,與ProPublica的合作給他們帶來了聲譽和受眾。可謂多贏。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