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挑戰和新舊媒體的未來
2013-09-09 09:03 來源:搜狐 責編:錢瑩
- 摘要:
- 媒體環境在變化,雜志的黃金時代過去了。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雜志要生存,必須提升服務能力和議價能力。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能共存嗎?人們都希望更多人同意自己的觀點,卻無法證明自己一定正確。
雖然在傳統媒體待了11年,但“青龍老賊”從不認為自己是個媒體人。他覺得自己是因緣際會,想把互聯網的抱負在傳統媒體上實現罷了。但最終,他下了個“恨鐵不成鋼”的結論。“傳統媒體做新媒體,不成。”他說。
另外一位離職投奔新媒體的主編級人物,當初在雜志里也一度負責過新媒體網站業務,但發現此路不通。他說:“第一,傳統媒體做新媒體,老想著怎么把我原來有的資源通過互聯網放大。但所謂新媒體,不是簡單地把雜志內容放到網上就是新媒體了。第二,我還是主編,上級對我的考核標準還是我能否把雜志做好,而不是我能否把網站做好。第三,說白了,網站我就是做好了,又不是我的。”
在傳統媒體里,新媒體人人在做,但真做出創新來的,幾乎沒有。一位主編反思說,除了微博官微推廣,自己雜志僅有的新媒體動作就是APP,也是跟風,別人都有,你不能沒有。APP的用戶量做得不錯,但真正轉化成付費用戶的不到10%。這一年80萬的收入,30%要分給蘋果商店,30%要付費給外包的技術公司,剩下的還要養兩個美編,最后其實也沒什么錢剩下。
《創業家》雜志社走的是另外一條路。一般傳統媒體的轉型之路是“紙媒+新媒體”,但《創業家》的路徑是“紙媒+服務”。
2008年創業伊始,這家公司的商業計劃書上就寫好了這樣的發展規劃:要做雜志,但不僅僅是做一本雜志,雜志只是事情的第一步而已。接下來,圍繞這本雜志會有商學院、俱樂部、論壇活動。賺錢的辦法有很多,雜志未來只是一個旗幟。換句話說,這種模式做的是人群的生意,而不是內容的生意。這家公司最終要在一個領域為一群人提供產品,把雜志的讀者真正變成自己的用戶,從頭到尾了解得透透的,他會為買雜志付錢,會為參加俱樂部付錢,會為參加論壇活動付錢。
5年過去了,這家公司除了《創業家》這本月刊,還有黑馬大賽、黑馬營和i黑馬博客網站。2012年,雜志的收入占公司總體營收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當初的商業規劃已經得到了初步兌現。
隨著傳統媒體的天花板越來越逼近,也有越來越多的媒體人告別一種生活,追求另外一種生活。2012年,至少有三位媒體人從雜志辭職,創辦了商業財經類的博客網站。李岷從《中國企業家》辭職創辦虎嗅,趙何娟從《財新》辭職創辦鈦媒體,駱軼航從《第一財經周刊》辭職創辦PINWEST。這些網站都得到過一些天使投資,但目前都還在漲流量搶用戶的階段,尚未開始盈利。
此前,《中國企業家》是李岷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工作。她今年36歲,單身,從未跳過槽。她在這本經濟日報集團下屬的雜志社工作了整整13年,干過幾年執行主編,還干過4年主編。2006~2007年,李岷曾經申請到一個獎學金,在加州伯克利進修過一年,F在回想起來,李岷覺得那一年對于如今的事業并無進益,不過,一些中企的老人兒會記得,她回國之后的一段時間,曾經極為推崇《經濟學人》,試圖把這本大牌雜志的辦刊基因融合到中企原本《財富》的路線中去。
2012年年底,李岷從中企辭職。這時候,她卻并未選擇做一本中國的《經濟學人》。“市場不允許,也根本沒有機會做一件這樣2分的事情,我又不想跟別人一樣做1分的事情,最終還是做了虎嗅,這是個1.5分的事情。”
- 相關新聞:
- ·調查顯示:印刷版報紙在英國影響力仍居第一 2013.09.05
- ·pWp7俇7ppWp7 2013.09.04
- ·北京國際出版論壇聚焦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 2013.08.30
- ·印刷業該如何敲開大數據時代之門 2013.08.3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