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成歐美出版界新寵 紙質書倍感壓力
2014-10-17 10: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有聲書,或許就是懶惰的人們為了平復內心的愧疚而發明的讀書辦法;或者因為現代人通勤路程延長,多了無所事事的時間;也可能是對于童年聽大人講故事的留戀;還有就是被朗讀本身的魅力所吸引。
個案:制作一部有聲書
三年前,在北美華人網站任有聲書論壇版主的時候,第一次制作了有聲書——白先勇的小說《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四十分鐘的故事,錄了三個小時。后期音效加了十幾處,開門關門聲、高跟鞋走路聲、放浪形骸的笑聲,薩克斯管的音樂聲。最得意的是需要一段寺廟背景的音效,從美國網上找不到,最后只找到一個教堂鐘聲的樣本能用,可只有一聲。先用loop duplicate變成敲三下,又另找了一聲清脆的鐘聲放在最后,結果恰巧是在我把“金大班聽了這話心里一寒”這句念完,鐘聲“鐺”地響起,有當頭棒喝的效果,讓人陶醉至今。
自制有聲書,只需要一個音頻處理軟件(比如Cool Edit Pro)、 一個耳麥、一個安靜的房間。背景音效可從網上找。當然如果追求起器材的高大上,那就沒有止境了。但說到底,朗讀者的經驗、技巧乃至生活閱歷,是有聲書的核心部分。
旅美作家張辛欣去年出版了有聲童書《拍花子和俏女孩》,她在自己位于亞特蘭大的家中地下室親自寫、畫、朗讀、制作。作家朗讀自己的作品,背景上悠長的老北京叫賣,都給這本書增添了印刷品所不具備的趣味。她認為,有聲書源遠流長,從荷馬史詩開始就是通過有聲吟唱講故事的。沉默的文字是無聲的旋律,讀者不是都有旋律感,旋律感屬于某些讀者,所謂“知音”。也不是所有書都適合全部念出來,要像做劇本一樣刪節,朗誦者需要受過專業訓練。她認為,“這樣一個貌似傳統閱讀的‘末日’里,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讓閱讀實現一次‘新生’。而最有趣的是,做數碼書反過來還有可能推進傳統出版!
有鐘情于文字書籍的人懷疑聽書并同時開車、洗菜、跑步,不能和安靜地坐著讀書媲美。有些作家認為有聲書讓人們越來越缺乏耐心專注地讀書的能力!稖\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的作者尼克拉斯·卡爾對有聲書作評價道,“如果我們習慣了閱讀是一種次要的活動,只有在干別的事的同時才能捎帶著閱讀,那么我們就喪失了最深刻和最重要的閱讀!
對于這樣的“控訴”和爭論,Audible出資在魯格大學(Rutgers University)開展了認知心理研究,專門測試純讀、純聽、邊聽邊讀并來回轉換這幾種形式下大腦活動的跡象。目前研究尚在進行中,但據Audible的首席科學家居·斯特利宣布,他們之前的研究表明聽書比閱讀更容易讓人專注投入,這一點對男性作用更加明顯。
- 相關新聞:
- ·分析:圖書按需印刷成中國圖書走出去新利器 2014.09.10
- ·“按需印刷” 中國圖書將24小時全球直供 2014.09.09
- ·英美等國家書企小并購動作頻頻 2014.08.13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