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聚焦:看中國經濟的動力轉型
2015-01-04 10:20 來源:中評網 責編:顧穎瑩
- 摘要:
- 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雖然經過大規模的需求刺激,經濟增速有所回升,但很快又回到谷底。這其中的原因不僅有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周期的沖擊,更有現有宏觀政策與增長動力轉型不相適應的影響。
【CPP114】訊: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雖然經過大規模的需求刺激,經濟增速有所回升,但很快又回到谷底。這其中的原因不僅有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周期的沖擊,更有現有宏觀政策與增長動力轉型不相適應的影響。
浙江日報發表浙江省改革和發展研究所明文彪文章表示,在傳統增長紅利時代,由于沒有要素約束,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需求擴張和外貿需求拉動來形成,宏觀政策主要采取的是需求管理。在供給無約束的情況下,需求管理是有效的。但當生產要素的供給接近極限的時候,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外移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在經濟學上,就是供給曲線垂直,需求曲線的移動只會帶來價格的攀升,而不會帶來產出的增加,這也是2009年中國經濟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征。特別是隨著居民消費對品牌、安全等要求的不斷強化,一方面國內低端產品大量過剩,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加入海淘大軍,成為“海淘一族”,反映出國內產品供給已越來越不適應市場需要。
要保持長期持續增長,必須依靠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移來實現,推動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的根本性置換。供給管理主要有三大支撐,一是技術創新供給,即從勞動力、資本的擴張轉到依靠人力資本和自主創新上來;二是結構改善供給,即從產品的低端重復建設轉到高附加值、個性定制化上來;三是制度優化供給,即從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低效率體制轉到市場配置資源的高效率體制上來,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浙江日報發表浙江省改革和發展研究所明文彪文章表示,在傳統增長紅利時代,由于沒有要素約束,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需求擴張和外貿需求拉動來形成,宏觀政策主要采取的是需求管理。在供給無約束的情況下,需求管理是有效的。但當生產要素的供給接近極限的時候,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外移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在經濟學上,就是供給曲線垂直,需求曲線的移動只會帶來價格的攀升,而不會帶來產出的增加,這也是2009年中國經濟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征。特別是隨著居民消費對品牌、安全等要求的不斷強化,一方面國內低端產品大量過剩,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加入海淘大軍,成為“海淘一族”,反映出國內產品供給已越來越不適應市場需要。
要保持長期持續增長,必須依靠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移來實現,推動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的根本性置換。供給管理主要有三大支撐,一是技術創新供給,即從勞動力、資本的擴張轉到依靠人力資本和自主創新上來;二是結構改善供給,即從產品的低端重復建設轉到高附加值、個性定制化上來;三是制度優化供給,即從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低效率體制轉到市場配置資源的高效率體制上來,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 相關新聞: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指揮棒之變 2014.12.30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的“韌性”在哪里? 2014.12.25
- ·關注:挖掘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動力增長點 2014.12.2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