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經濟增長的挑戰在于人力資本積累
2015-01-05 10:15 來源:中評網 責編:顧穎瑩
- 摘要:
- 當前,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要素結構正發生著深刻變化,中國傳統國家盈利模式受到嚴重沖擊,內生增長動力和比較優勢面臨拐點已是不爭事實。
與此同時,隨著人口紅利衰竭和劉易斯拐點到來,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將會放緩。未來中國的城鎮化將由加速階段轉變為減速階段,有預測表明,未來城鎮化平均每年提高的速度保持在0.8~1個百分點左右,很難再現“九五”、“十五”期間每年1.35~1.45個百分點的增幅。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中國經濟增長的挑戰在于人力資本的積累。根據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14》提供的數據,GDP與人力資本總量的比率基本呈上升趨勢,表明人力資本的平均生產效率在逐漸提高。特別是隨著中國進入后工業化階段,經濟重心將實現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一般制造業到高科技先進制造業的轉換,整個社會對從事單純物質產品生產的勞動者的需求量相對減少,而對人力資本、技術進步等知識資本的要求大大增強。用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等來抵消自然資源的消耗以及經濟增速的下滑,并提高國民財富和經濟增長質量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文章提出,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通過改變投資領域、方式和主體,將之引導到有利于人力資本積累的動態調整路徑上去,以人為本來設計總體政策框架。在資源布局上,必須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人力資源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惡性循環。注重發展有利于增加就業含量和開發利用人力資源的經濟產業和生產服務領域。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過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來促進經濟增長;在目標導向上,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把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變成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具體而言:一是通過教育深化提高勞動生產率,保持和延伸中國產業的競爭優勢。當前,中國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僅1萬人左右。在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信息產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很大。必須改變忽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專科教育,偏重高學歷教育的失衡現狀,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前提條件是要先實現勞動力結構的升級,包括進行大規模的農民工培訓和素質提高工作,以及注重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以適合未來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即經濟增長與就業匹配之外,還要實現勞動力升級與轉型匹配。
二是健全良好的人力資本投資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根據市場經濟運作中的 “投資主體與收益主體的一致性和排他性規則”,構建人力資本投資與回報的合理機制。
三是通過社會、養老等保障制度安排創造新的儲蓄源泉,以及通過勞動力市場制度安排,擴大人口老齡化時期的勞動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存量。新常態時期將會通過加速人力資本形成,徹底擺脫舊有模式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束縛,真正告別追趕型增長過程中的數量擴張型高增長階段,邁向質量提升型中高增長階段。
- 相關新聞:
- ·時政聚焦:看中國經濟的動力轉型 2015.01.04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指揮棒之變 2014.12.30
- ·“經濟新常態”下的印刷行業 是改革還是沿襲? 2014.12.25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的“韌性”在哪里? 2014.12.2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