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為什么古代手抄本比印刷本更流行
2015-04-18 10:09 來源:鐵葫蘆圖書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活在今天,其實對讀書人來講是很幸運的,雖然很多人說,今天的讀書風氣不好,如何如何?墒悄阆胂肟,光從要得到一本書這個角度來講,今天真是太容易了,任何一本書,除非你特別講究版本,要不然今天都很容易去看到它,甚至是買到它,再不然就借到它。
【CPP114】訊:活在今天,其實對讀書人來講是很幸運的,雖然很多人說,今天的讀書風氣不好,如何如何?墒悄阆胂肟,光從要得到一本書這個角度來講,今天真是太容易了,任何一本書,除非你特別講究版本,要不然今天都很容易去看到它,甚至是買到它,再不然就借到它。
比如說上網,你上那些網站上面去找書,多方便,多容易的一件事,回想起來,古人可就沒我們這么輕松了,我今天繼續給大家接著講《書籍的社會史》,現在在英國劍橋大學教書的周紹明教授的著作。那么在這書里面,他首先提出一些很有挑戰性的看法,他引用了很多中國跟日本還有外國學者的研究。他發現我們過去以為中國那么早發明印刷術,那么我們用手抄書的這個習慣,或者賣書賣手抄本的這種傳統,或者這個風氣應該很早就斷了吧,原來不是這樣。
他這里面就提到,比如說有兩個中國學者,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得出結論,認為在1912年前的大約一萬兩千部中醫古籍里面,絕大部分居然是手抄本,那么另一個學者又發現,在雕版印刷術發明已經一千年之后,17世紀活躍于江南蘇州的16個劇作家現存的80個劇本里面,手抄本也是占了絕大部分。
也就是說,其實就在我們中國已經開始使用印刷術,雕版印刷術之后,手抄本仍然繼續存在,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然后才發現,那個時候原來大部分的印本書,就是印刷出來的書,是官方印刷的,民間的書很多都是手抄的。為什么我們好好的已經有印刷術印出來的書,我們不用,反而要去手抄呢?這里面其中一個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成本問題,比如說這里又提到了,現在找到在16世紀出手抄本和印刷本,勞動力和生產相對成本它們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當年也就是明朝的一個文人叫李玉,他在出版繁榮的前夜,關于手抄本生產的評論,他說他在江南北部邊緣的江陰這些地方度過童年,那個時候買不起,他要考科舉,對不對?買不起書怎么辦呢?他就只能夠雇一些人去抄書。那些人,比如說他們抄書,價格是20、30頁紙大概是2到3文銅錢,也就是每張紙,每張紙上面大概400、500字,就是0.1文錢,也就是說單本書來講,沒有印本能夠和如此低廉的抄寫生產成本競爭,居然是這個理由。
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向來就人力便宜,沒想到抄出來的書居然比印出來的書還要劃算,還要便宜,所以大家就流行手抄本多于印刷本。那么活字印刷呢?就更是減少了。我們今天常說活字印刷不是德國人古登堡發明,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但是問題是我們必須承認活字印刷在中國的應用的確不廣泛,為什么?也是因為它成本高。那么當時書的印量少,傳布少,要靠手抄的話,你要取得書就有一個學問,那個時候買書不像今天那么方便,我們不要以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專門的書店,不是的。這個專門的書店是到了后來才開始有的,那么以前通常大家這些賣書的人,通?赡苁琴u香,或者甚至是佛寺、廟會里面順便賣賣書,真正主要賣書的店鋪是16世紀初才第一次出現。
而那時候的文人,要想找書就要到書市、書鋪去逛,但是貨量也很有限,因此那個時候要找到書有多難,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15世紀早期的時候,四大北宋文學家,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沒有一個人的著作,可以在書坊也就是書店里面找到,你能相信嗎?
比如說上網,你上那些網站上面去找書,多方便,多容易的一件事,回想起來,古人可就沒我們這么輕松了,我今天繼續給大家接著講《書籍的社會史》,現在在英國劍橋大學教書的周紹明教授的著作。那么在這書里面,他首先提出一些很有挑戰性的看法,他引用了很多中國跟日本還有外國學者的研究。他發現我們過去以為中國那么早發明印刷術,那么我們用手抄書的這個習慣,或者賣書賣手抄本的這種傳統,或者這個風氣應該很早就斷了吧,原來不是這樣。
他這里面就提到,比如說有兩個中國學者,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得出結論,認為在1912年前的大約一萬兩千部中醫古籍里面,絕大部分居然是手抄本,那么另一個學者又發現,在雕版印刷術發明已經一千年之后,17世紀活躍于江南蘇州的16個劇作家現存的80個劇本里面,手抄本也是占了絕大部分。
也就是說,其實就在我們中國已經開始使用印刷術,雕版印刷術之后,手抄本仍然繼續存在,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然后才發現,那個時候原來大部分的印本書,就是印刷出來的書,是官方印刷的,民間的書很多都是手抄的。為什么我們好好的已經有印刷術印出來的書,我們不用,反而要去手抄呢?這里面其中一個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成本問題,比如說這里又提到了,現在找到在16世紀出手抄本和印刷本,勞動力和生產相對成本它們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當年也就是明朝的一個文人叫李玉,他在出版繁榮的前夜,關于手抄本生產的評論,他說他在江南北部邊緣的江陰這些地方度過童年,那個時候買不起,他要考科舉,對不對?買不起書怎么辦呢?他就只能夠雇一些人去抄書。那些人,比如說他們抄書,價格是20、30頁紙大概是2到3文銅錢,也就是每張紙,每張紙上面大概400、500字,就是0.1文錢,也就是說單本書來講,沒有印本能夠和如此低廉的抄寫生產成本競爭,居然是這個理由。
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向來就人力便宜,沒想到抄出來的書居然比印出來的書還要劃算,還要便宜,所以大家就流行手抄本多于印刷本。那么活字印刷呢?就更是減少了。我們今天常說活字印刷不是德國人古登堡發明,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但是問題是我們必須承認活字印刷在中國的應用的確不廣泛,為什么?也是因為它成本高。那么當時書的印量少,傳布少,要靠手抄的話,你要取得書就有一個學問,那個時候買書不像今天那么方便,我們不要以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專門的書店,不是的。這個專門的書店是到了后來才開始有的,那么以前通常大家這些賣書的人,通?赡苁琴u香,或者甚至是佛寺、廟會里面順便賣賣書,真正主要賣書的店鋪是16世紀初才第一次出現。
而那時候的文人,要想找書就要到書市、書鋪去逛,但是貨量也很有限,因此那個時候要找到書有多難,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15世紀早期的時候,四大北宋文學家,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沒有一個人的著作,可以在書坊也就是書店里面找到,你能相信嗎?
- 相關新聞:
- ·《瑪納斯》手抄本被發現 已塵封了56年 2014.07.08
- ·書籍裝幀本質上是以書的形式進行藝術創作 2013.02.23
- ·中國現代文學館將建數字手稿平臺 2012.03.21
- ·孫子兵法全球行:日本《孫子兵法》出版數量驚人 2011.06.1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