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元大都的刻本
2007-12-25 00:00 來源:北京日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中國的歷史進入公元1260年的時候,忽必烈在取得了絕對統治地位,開始采用中原漢族文化,以此來改變元朝人已經不再適合治天下的舊制。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設首都于金中都,并改京城名為大都,1276年元朝的軍隊滅南宋,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元朝的軍隊有過幾次大規模的屠城,但是元朝政府有令匠人免死,由此一大批刻書匠人,活了下來。盡管他們在元朝的社會地位很低,但卻為元朝的刻書提供了技術上的條件。元朝在征伐的同時還獲得了大量的宋刻圖書。
1368年元朝滅亡,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元代在中國印刷史上,留下了極其重要的一筆,而元大都中央機構的刻書,在北京刻書史上,具有上承遼金,下啟明清的作用。特別是它繼承宋版印刷的優良傳統,又有新發展。在技術方面,出現了書籍的雙色套印和包背裝。圖書的多色套印技術,從文字記載上看,應該說是起源于宋代,可是一直沒有實物發現。而現存最早的朱墨套印本,又是元至正元年(1341年)中興路資福寺刻印的《金剛經注》。由此可見,這種新技術,很有可能在元朝以前的宋朝就被發明出來了,也許因為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僅有記載,而沒有實際應用;也許這種技術尚處在試驗階段,僅印刷過很少的本子,而這些本子由于數量過少,沒有流傳下來。多色套印技術在元朝的成熟使用,既是繼承,又是創新。
元朝以前圖書的裝幀形式,大體經歷了卷軸裝,經摺裝和蝴蝶裝,包背裝則是一種完全新式的書籍裝幀形式。如果拿它和蝴蝶裝比較來看,其不同是很明顯的。蝴蝶裝又簡稱“蝶裝”,它的書頁展開的時候,就像蝴蝶那展開的翅膀,因此人們就根據這個樣式給它取了一個十分好聽的名字。這種蝶裝書已經可以在書架上像現代圖書那樣直立插放,不同的地方,是它書口向下,書背向上。包背裝則是用一張厚紙將書背包起來,因此就有了這個名。它用紙捻穿針,先把書釘牢,后再粘上書皮。這已經很像我們現在見到的線裝書的樣式了,所不同的是一個用紙捻,一個用線。正是元的這種包背裝的廣泛使用,為后來線裝書裝幀形式提供圖書的形式基礎和技術基礎。對于如何制作這種包背裝,元代北京印刷的文獻《秘書監志》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述,它說裱褙匠焦慶安有個配方,其中打面糊的物料是:黃蠟、明膠、白礬、白芨、藜蔞、皂角、茅香、藿香、半錢,白面五錢,硬柴半斤,木炭二兩。粘合劑、防腐和芳香三合一,這證明了當時大都印書在裝訂用料方面已是十分考究了。元大都出版書籍,初期裝幀形式,仍以蝴蝶裝、經折裝為主流,但蝴蝶裝的形式主要用于經史類圖書。中期以后,包背裝成為圖書的主流裝幀形式。
秘書監,是古代的一種官名。它初設于東漢桓帝的時候,責任就是專門掌管圖書秘籍。魏、晉,南北朝、唐、宋一直保留這個官職,其責任也一直沒變。元代承漢制,秘書監長官為卿及大監、小監,事務官為監丞。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說:“古代圖書集中帝室,故取秘密之意……唐、宋以后,雖掌藝文圖籍之官迭有增設,而秘書監之名不廢。”
元代秘書監秩正三品,世祖至元九年(1272)置。設卿4員,太監、少監、監丞各2員,典簿1員,令吏及吏員若干。屬官有著作郎、著作佐郎、秘書郎、校書郎各2員,辨驗書畫直長1員。監丞皆用大臣奏薦,選世家名臣子弟為之。卿則參用宦者2人。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