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發行量下跌 報社仍致力于擴大印點、更新印刷機器
2013-09-24 09:01 來源:新浪樂居 責編:錢瑩
- 摘要:
- 軍報人愛過紙,并且一直深深地眷戀著。報社仍在致力于擴大印點,更新印刷機器,盡管每一年的發行量都在不可遏止的下跌。在2013年這個夏天,畫版紙、卡尺和鉛筆,仍是軍報數百名編輯的一致選擇,大家拿著大大小小的紙張,稿紙,樣張,文件,傳真……穿梭在有著半世紀歷史的蘇式機關樓里。
在手機報等增值業務為中國互聯網業帶來的那一波繁榮里,解放軍報社與之失之交臂,在2009年創辦“環球軍事手機報”時,整個手機報市場已經不復當年繁榮,在勉力支持數年后,這份曾經豪情滿懷的業務僅僅贏得數萬名用戶,既沒有經濟價值,也沒有社會效益,在2013年宣告死亡。
隨后在2008到2009年,各類地方性和垂直類資訊網站的黃金年代,軍報和軍網處在新老交接和人事變動之中,在內容上只有一個戰略——就是“寧可沒有成績,絕不往前一步”。
沒有人相信一家秉持如此保守態度的新聞網站,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機會。但在2009年的10月,經歷建國60周年大閱兵的激動之后,我作為報社的一個年輕人,仍然相信軍事新聞依然還有機會。在那之后,我在本社的業務刊物撰文呼吁報社效法紐約時報模式,實施全媒體轉型。當時的社長孫曉青正號召軍報“有限轉身,適度變臉”,而軍報又迎來了一位多年電視經驗的總編輯黃國柱,這個沒有政治風險的方案得到了當時報社領導層的關注和支持,也得益于彼時軍委高層的姿態,軍報最終宣布了其全媒體的方案。在當年《軍事記者》的封底,和第二年的全軍軍事新聞高層論壇上,全媒體仿佛一夜之間,成了軍報人的口頭禪。
時至今日,回頭看當年我的提議,實在太過年輕氣盛。并沒有能看到微博這類內容平臺的本質變化,是會顛覆整個采編結構,而只是相信全媒體的鏈條優化,能帶來內容價值的最大化。因此即使在2011年,微博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最重要的輿論平臺時,我仍然在那年的中國新聞獎研討會上說,“我不相信APP大獲全勝,傳統新聞業日漸頹廢是我們的必然結局”,我將傳統媒體與微博的冷熱之分,認為是缺少讀者“參與性”的區別,并提出傳統報業依靠橫跨平面和網絡的媒體矩陣,實施“新聞共同體”報道模式的應對之策。說白了,無非是用自己的媒體矩陣,將讀者評價和網絡反響納入采編體系,比起現代移動互聯網的快捷,無異于“東施效顰”。
即便是這樣一個被閹割過的全媒體模式的技術性變革,軍報這家運轉了半世紀的機器,至今仍未能消化。甚至在2013年,報社依然在爭論“報紙優先”還是“網絡優先”這樣無聊的問題,對此我只能“呵呵”了。的確,任何變動,只要觸及到具體的人和事的利益,終究是比登天還難吧。
但時代不會給予我們太多時間,錯過的機遇也一去不返。今天看來,解放軍報社最重要的價值——作為中國軍方的發聲渠道的價值都在被迅速削弱。其中最重要的一擊,來自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設立。從最初的一月一次例行發布會,到現在所有軍方重大行動的報道,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已經代替解放軍報,成為中國軍隊最權威的“代言人”。國防部官方網站的設立,則在平時新聞的發布上,與解放軍報自己的媒體相競爭。國防部官網除了沒有論壇和博客,在定位上與中國軍網幾乎完全一樣,目前由軍報“承辦”,但畢竟是國防部名下的產業,未來主導權易主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相比社會,軍營是個變化緩慢的小王國。但變革依然在發生,六七年前人人網的前身校內正火的時候,全國數十所軍校的學員十分活躍,后來在有關部門干預下,校內取消了軍校類目,但已經折射出新時期的軍校學員與前輩的區別——他們和社會青年一樣是21世紀的青年人,同樣容易接受新的溝通和傳播工具。而這些學員們,是中國軍隊未來的骨干。時至今日,盡管三令五申,但哪個軍隊機關干部手里沒有一部智能手機?他們是幾乎從來不看解放軍報的一代青年軍官,卻人人家里都有寬帶和網絡。而軍報在時代變革中的無為,和體制賦予其的禁錮,已經使其失去了未來。
- 相關新聞:
- ·傳媒大亨默多克新聞集團拆分后如何轉型 2013.07.25
- ·自媒體到底能拯救出版業嗎? 2013.05.13
- ·移動應用能夠拯救傳統新聞媒體嗎? 2013.04.12
- ·詳解皮尤報告:傳媒產業的“半杯水”困境 2013.03.2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