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經濟增長的挑戰在于人力資本積累
2015-01-05 10:15 來源:中評網 責編:顧穎瑩
- 摘要:
- 當前,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要素結構正發生著深刻變化,中國傳統國家盈利模式受到嚴重沖擊,內生增長動力和比較優勢面臨拐點已是不爭事實。
【CPP114】訊:當前,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要素結構正發生著深刻變化,中國傳統國家盈利模式受到嚴重沖擊,內生增長動力和比較優勢面臨拐點已是不爭事實。如何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我們需要提升人力資本貢獻率來重塑增長動力。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一直以來,人口紅利都被認為是造就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重要源泉。國際經驗也表明,所有的先行國家和地區,都曾經在特定發展階段或多或少地得益于 “人口紅利”。1970年到1995年間,東亞諸國超常規高增長中,由勞動年齡人口高比重所做出的GDP貢獻比例高達1/3至1/2。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也大致歸于富有生產性的人口結構優勢。據世行估計,人口紅利的結構性優勢對中國經濟高增長的貢獻度達到了30%以上。
然而,人口紅利從來不是永久性的增長因素。隨著人口結構轉變的完成,長期以來支撐中國經濟高增長的人口紅利開始衰減。未來十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將會逐步衰減,勞動力供給增速下降、勞動力成本提升,整體經濟進入了生產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階段,這也就預示著現代工業部門已經不能再用“不變工資制”來吸收“無限供給”的勞動力,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推動下逐步回補,這樣工業部門的利潤有可能越變越薄,資本形成的增長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放緩,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減少,中國GDP潛在增長率將出現趨勢性下降,這是新常態下最重要的要素結構變化。
文章分析,這種結構性變化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總體勞動力人口的下降。201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2‰,勞動人口降244萬,這是繼2011年中國勞動人口比重十年來首次下降后的連續三年下降,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歷史拐點,勞動力供給格局開始發生轉變。其次是劉易斯拐點的加快到來,農村還能再轉移出來的剩余勞動力數量已經不多了。再次是中國老齡化程度,中國第6次人口普查人口老齡率為8.9%,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老年撫養比從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動社會總撫養比從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預計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將每年增長100萬人。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一直以來,人口紅利都被認為是造就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重要源泉。國際經驗也表明,所有的先行國家和地區,都曾經在特定發展階段或多或少地得益于 “人口紅利”。1970年到1995年間,東亞諸國超常規高增長中,由勞動年齡人口高比重所做出的GDP貢獻比例高達1/3至1/2。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也大致歸于富有生產性的人口結構優勢。據世行估計,人口紅利的結構性優勢對中國經濟高增長的貢獻度達到了30%以上。
然而,人口紅利從來不是永久性的增長因素。隨著人口結構轉變的完成,長期以來支撐中國經濟高增長的人口紅利開始衰減。未來十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將會逐步衰減,勞動力供給增速下降、勞動力成本提升,整體經濟進入了生產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階段,這也就預示著現代工業部門已經不能再用“不變工資制”來吸收“無限供給”的勞動力,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推動下逐步回補,這樣工業部門的利潤有可能越變越薄,資本形成的增長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放緩,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減少,中國GDP潛在增長率將出現趨勢性下降,這是新常態下最重要的要素結構變化。
文章分析,這種結構性變化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總體勞動力人口的下降。201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2‰,勞動人口降244萬,這是繼2011年中國勞動人口比重十年來首次下降后的連續三年下降,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歷史拐點,勞動力供給格局開始發生轉變。其次是劉易斯拐點的加快到來,農村還能再轉移出來的剩余勞動力數量已經不多了。再次是中國老齡化程度,中國第6次人口普查人口老齡率為8.9%,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老年撫養比從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動社會總撫養比從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預計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將每年增長100萬人。
- 相關新聞:
- ·時政聚焦:看中國經濟的動力轉型 2015.01.04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指揮棒之變 2014.12.30
- ·“經濟新常態”下的印刷行業 是改革還是沿襲? 2014.12.25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的“韌性”在哪里? 2014.12.2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